尊龙凯时官网

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——我所举办第26届公众科学日

5月16至17日,我所第26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星海园区举行。本次活动主题为“以科学之问,启未来新程”,共有上万名公众走进所区,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科技脉动,感受“与国同行”的科技力量。

本届公众科学日展点以时间为轴,串联起研究所76年发展历程中17个重要科技成果。各个研究组精心策划主题展区,以趣味化方式呈现科学魅力,在这里公众既能了解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、液态阳光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标志性成果和它们背后的科学知识,还能获得专属“集卡册”,通过互动答题即可获取成果相对应的主题明信片。明信片完整收录后,即可生成融合科技元素与个人足迹的电子纪念票,让科学探索之旅成为可以珍藏的影像记忆。

在“科学家·面对面”环节,我所杨学明院士作了题为《我的科学探索之路》主题演讲,他将自己四十余载的科研岁月娓娓道来,以分子尺度的微观世界为纸,书写着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执着叩问。陈忠伟院士带来题为《未来出行,飞得更远,跑得更快》的演讲,从新型能源汽车的“心脏”入手,讲述了低空飞行领域的发展,并对未来出行方式展开畅想,引发了观众的无限思考。陈萍研究员则结合自己深耕氢能源领域二十余载的科研经历,阐述了氢环保性高、资源丰富、能量密度高、应用场景广泛等优势,生动展示了“氢的前世今生”。邓德会研究员带来题为《催化,Make a Better Life》的演讲,从化学中常见的催化反应入手,阐释了其在社会生活、人类文明、工业应用中的核心价值,并立足学科发展前沿,揭示了催化对人类美好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。

在“High剧场”中,全新科学实验舞台剧《DICP疯狂实验秀》“闪亮登场”,生物催化与无机催化展开“竞速”大赛、荧光下展示出的“璀璨星河”、高分子材料做成的“神奇面条”……都让观众在趣味互动中感受科学的乐趣与魅力。儿童歌舞剧《能源之书》也如约“返场”,这部由我所原创的能源科普歌舞剧通过拟人化手法,让“太阳能”“风能”等角色在舞台上“大展身手”,呼吁观众保护环境、低碳生活。

在“科学之声”板块,六位青年科研人员围绕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带来有趣的科普报告,《太阳电池的七十二变:从坚硬硅片到神奇薄膜》《“化”说哪吒的三昧真火》《美味背后的分子魔法》《从马车到燃料电池汽车,看汽车“心脏”变变变》《元素之旅:从身体到宇宙》《寻“氢”记》等一系列“硬核”科普,让观众切实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。所展馆也限时向公众揭开神秘“面纱”,“一年一事一档”75周年展览首次公开展出,泛黄的信纸、密密麻麻的实验手稿……这些“记忆拼图”无声诉说着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。

我所也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新浪潮,在公众科学日多个环节都引入了AI体验:从进入所区到“科学家·面对面”“High剧场”环节都需要线上提前预约,提升了公众的参观体验;在“科学家·面对面”环节利用DeepSeek进行现场提问,让公众感受到科学家与人工智能的思想碰撞;为“集卡”成功的公众加盖电子印章,生成专属电子纪念票,留下数字记忆。本届公众科学日还采用图片直播的形式,图片浏览量截至5月17日已超过18万次。

本次活动共有400余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参与其中,涵盖各研究组、职能部门、演员、安保、摄影摄像、餐饮、信号保障、保洁等方面,为活动有序推进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这场持续两天的科学盛宴,为每位参与者种下一粒好奇的种子。多年来,大连尊龙凯时官网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,依托顶尖科研平台与人才矩阵优势,促进科学传播、提升公众科学素养,构筑起“双向奔赴”的科普之桥。(文/孙丹宁 图/刘雪昌等)

版权所有 © 中国科学院大连尊龙凯时官网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:辽ICP备05000861号-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